首页 >PC >正文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创作立场声明:iFi今年全新推出的解码耳放产品。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iFi这个品牌我过去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线下活动和经销商门店里蹭听过部分型号的产品,比如iDSD、XCAN等,这个牌子在我印象中的声价比一直非常高,只是颜值一直都有些抱歉,比如XCAN就因为长得像当时我刚刚购入的五号电池收纳盒而被我吐槽了一阵子。

从品牌背景来看,来头是不小的,简单给大家扒拉点信息吧:

iFI隶属于英国Abbingdon Music Research(简称AMR)公司,由原德国国家广播技术研究所(IRT)、英国广播电台(BBC)录音工程师托斯顿(Thorsten LoESCH)主导设计。

AMR主要从事万元美金级别的高端音频设备开发,且几乎每个产品上市都能在国际上获得一系列大奖。AMR为了应对全球的HIFI市场,在2012年推出了iFI品牌,而总设计师正是大名鼎鼎的托斯顿,被誉为当今世界十大音响设计师之一。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iFi很喜欢围绕“电”来做文章,毕竟电声电声,电是声之母,往往能够在电源层面做得很优秀的产品声音一般都差不了(比如金菊花、德森瑞DTR1、近期的DX220MAX等),iFi也围绕电源净化方面的技术做出了很多周边配件(电源净化器、USB净化器等),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相关产品。

老规矩,开箱部分简单带过一下。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除了一根iFi自家定制的USB连接线以外,其他附赠的线材都比较普通,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自行升级或者从官方购入配套的升级线材,声音必然会比原线要干净饱满不少。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外形来看,hip-dac的颜值和做工都是比较讨喜的,蓝色的喷砂机身质感很细腻,金色旋钮部分的工艺和扭动手感都属上乘,平衡接口为4.4mm,且依然保留了过去产品上的USB-A口。

既然是解码耳放产品,那么硬件层面的东西必然有一些实打实的料应该被烧友所获悉,但可惜的是目前iFi在自己的电商详情页和中文官网上都几乎没有透露hip-dac的相关信息,甚至连DAC都没有介绍,我从英文官方扒了一些DAC的资料加上自己的解读以供大家参考,它虽然是2020年推出的新产品,但依然还在打磨一块“老芯”。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iFi hip-dac使用了BB(已经被德州仪器收购)出产的DSD1793 DAC,它很容易和PCM1793弄混,但PCM系列DAC主打PCM,很多人都喜欢经典的PCM1704的声音。但旧PCM系列年代久远,DSD解码只是兼容模式,解DSD表现并不好,后期的PCM型号换成了Delta Sigma输出,丢失了PCM1704的风韵。这就让PCM DAC非常尴尬,经典型号DSD能力不强,存量和方案设计都有难度,后期型号又没有以前那个味,着实令人挠头。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DSD1793是专门为DSD开发的,而不是PCM系列的兼容模式。最重要的是DSD1793保留了和PCM早期型号一样的输出方式,即Multibit + Delta Sigma共存,不像PCM后期型号和目前新DAC(ESS/AKM)的Delta Sigma并联架构。缺点是成本比较高,由于工艺比较旧,良品率也会更低。DSD1793基本结合了PCM1793的优点,同时大幅度提升了DSD能力,由于保留了两种输出方式,PCM和DSD声音都不错。

DSD1793提供了113dB的动态范围,解码44.1kHz时THD+N为0.001%。96kHz时为0.0015%,说明它的PCM解码能力相对更好一些。不过这在移动播放器领域完全够用了。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hip-dac依然采用了XMOS作为USB主控,这也是目前USB-DAC产品最好的选择了,能提供很好的异步USB-DAC性能,配合STC15F2K60S2单片机,这是一套非常合理的方案。

但比较迷的还是hip-dac的模拟输出部分,从PCB上元器件来看,很难确定它的架构和方案,除了DAC和USB主控的其他芯片都被打磨,无法分析它的实现。但就数字部分来看,hip-dac很有意思,有理由期待他的表现,毕竟DSD1793很难看到别人用。

hip-dac支持平衡和单端输出,其中4.4mm主攻平衡输出,3.5mm自动兼容单端和平衡,在实用性上做得很好,也节省了板上空间。不过它采用了USB Type-A作为USB音频输入,而提供的USB-C口只是做充电用的,这个设计略尴尬。我个人觉得最好是USB-C单口解决所有问题,现在这个版本需要带两根线出门,其中有一条还是比较难找的A-A线,便捷性放到现在来说确实欠佳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hip-dac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在能量倾向方面较为均衡、音染有、但相对清淡的机器,一耳朵下去会感觉整体声音的透明度较高,结像线条有些瘦,人声部分偏秀气、清丽一些,口型不会张得很大,整个中高频的音色有略微的拔高感,因此甜美型女声的表现会优于醇厚型男声,纵使是MMR家魔法人偶这种厚重大气的耳塞,在hip-dac面前都变得有些精致了起来。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先把我的两把常用的尺子拿出来,分别是Softears的RS10和qdc的4studio,前者用来测试密度和动瞬态等极限素质,后者用来测试宽松度、氛围感等偏细节化的东西,总结下来的话就是hip-dac有着较好的音色准确度和宽松感,虽然是高透明度、结像偏瘦的风格,但中频的部分也并不会显得干涩、或者器乐出现毛边、锯齿感,以及它的3.5单端口尽管能够把RS10的动态驱动得良好,但高频线条的塑造谈不上凝聚,说软倒不至于,但大动态下的表现会略散一些,作为千元级的机器来说其实没什么毛病。我个人还是愿意把它定义为一台偏流行、小编制的机器,动态表现作为锦上添花的成分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了。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从推力上讲,hip-dac的能力还是比较充沛的,可以应付一些便携式、相对易驱动的头戴,毕竟相比同类型的国砖来说绝大部分的体积还是花在了音质上;我拿出了一款近期上市的俄罗斯品牌Fischer Audio家的M12S,这是一款封闭式的头戴,但却如同Focal家的封闭式系列一样做到了很不错的透明度和宽松感,听了一阵子去网上查资料才发现这并不是半开放式的结构。

在我看来,“直推式头戴”其实真的鲜有能够用随身设备驱动好的,早期K550、K812的直推翻车案例就不用多讲了,M12S虽然灵敏度较高,但在驱动不足的情况下会比较HUFI、声音软塌塌的,hip-dac在高增益模式下可以把M12S推出不错的横向声场宽度和中频的饱满度,瞬态与低频的表现优异,虽然hip-dac本身的风格理论上并不适合推头戴,但实际的听感却表现出了鲜活的乐感,不足的是中高频结像偏柔了一些、动态也没起得来,但总体是处在一个推得较为好听的范畴内。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hip-dac本身的“声底”是比较干净的,在底噪控制层面的话,驱动UM家Mini Mest这种偏高敏的耳塞会有一些底噪,音乐声开到接近正常听歌的音量时趋于消失;iFi官方并没有标注出hip-dac的信噪比参数,但如果你手头有不少高敏塞、且是追求0底噪的用户,hip-dac离你的需求还是差了一步。

“XBass”这个低频增强的模式并不是第一次在iFi的产品中出现,它的表现在我看来并不烂俗,依然可以把低频量感维持在一个较为“健康”的范畴内,也基本没有丢失低频应有的结像和信息量,在低频弹性和氛围感的塑造上非常浓郁,尤其是流行乐中如果编曲元素以贝斯和鼓点来铺底的话,可以大大增强总体的节奏感和抓耳程度,这是一种偏流行摇滚化的低频增益,不要指望它能够增强动态、下潜等素质层面的东西,能在听感上增强低频“爽感”的同时又保证不影响整体的细节表现,在我看来已经是非常大的加分项了。

随身听个响 篇五十五:关于iFi全新hip-dac便携解码耳放硬件解析&听感搭配

其实写iFi的东西我一向是不担心音质翻车的,除了声音以外,我略感惊喜的是这个直男品牌终于做了点有曲线美、配色还算好看的机器。总的来说,hip-dac是一款在素质和听感上做得较为平衡的机器,把老型号的DAC调教出了偏现代、符合主流市场审美的风格取向,除了针对高敏耳塞略有底噪外,硬实力上挑不出明显的毛病,声音在泛流行、小编制的表现方面偏向于清秀、有灵气的表达,音色可以说是略暖、但没有建立在压暗高频的基础之上,在千元价位算是一款音质站得住脚、音色鲜明易搭配的机器。

网友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暂无评论...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为您推荐
  • 相关阅读
  • 业界资讯
  • 手机通讯
  • 电脑办公
  • 新奇数码
  • 软件游戏
  • 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