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 - 6月21日,参与#种草大会#征稿活动,帮助值友种草好物,每周文章热度TOP5奖励300元购物卡,成为种草王最高可得3000元购物卡,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一、前言
感谢张大妈的再次厚爱,其实说到充电头我手里还真不缺,从原装充电头到anker 18W超小快充,再到65W口红,手里零零总总也有五六个充电头了,虽然像口红这种大功率的小电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设备充电提供了便利,但出差的时候如果只带一个依然会遇到问题,比如到了晚上到底是先充手机还是先充笔记本,不管先充哪一个我都得等一个多小时后,一个设备充满更换另一个设备才能去安心睡觉。
而且我出门真的只会带手机和笔记本么?充电宝怎么办,蓝牙耳机又怎么办?所以直到现在我依然是日常带两个充电头出门。但随着氮化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看到了希望,所以这次看到众测出现了65W的多口氮化镓充电头我第一时间就申请了。
天猫精选
Zendure S3氮化镓GaN快充充电器65W大功率苹果华为笔记本手机充电头PD/QC多协议适配器 【氮化镓GaN充电器】65W 黑色
113元起
实时价格9小时前已更新
去购买
二、产品展示
三、充电测试
1、协议测试
2、单设备功率测试
使用表测协议是一回事实际能激活什么协议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也用手头的一些设备进行了充电头的实际功率触发试验看是否可以激活相应的协议,顺便看看单口都可以到什么功率
首先是华为Matebook X Pro笔记本(峰值65W) C1可以顺利触发65W的PD协议,最高可以到61W
征拓宣传C2口与C1口一样可以跑到65w,这是SuperPort S3的一大优势,因为在其他多口充电器上很少可以看到C2口能跑到30W以上功率的。结合C1与C2的协议支持都是相同的,如果是只使用一个C口进行充电的情况下,SuperPort S3可以做到盲插。不过实测C2比C1口功率要小那么一丢丢,我反复试了几遍,都只能跑到56W左右。
iPhone11(峰值22W)使用anker的CtoL线可以顺利触发PD3.0协议进行高速充电,对了这里有个小窍门,苹果触发快充会有两次握手,也就是能听到两次充电的响声,如果听到了这两个响声就说明触发快充了。实测C1与C2口均可以触发出,测试时功率是波动的,最高可以到21W左右稳定在17W左右。
小米无线充电宝(峰值18W)C口与A口均可触发快充,小米充电宝的这个快充触发也很好检查,充电宝上会有相应的指示灯,蓝色点亮说明就触发了,A口可以触发QC2.0到17W。
C口则是PD同样可以到17W。
三星S10(峰值15W)A口可以顺利触发AFC协议并且跑到14.8W,手机端也会显示正在加速充电。
3、多口功率分配
多口功率分配方面,我使用65W的笔记本、22W的iPhone11、18W的充电宝以及10W的iPhone6s进行测试当使用双口时,首先尽量不要去使用C2与A口的组合,因为这个组合下两者相加的功率也就只有15W,并且电压都会被限制在5V,是一个很不划算的组合,使用的时候应该要尽量避免。另外这一现象也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其他2C1A充电头同样需要避免如此使用 。
其他组合就相对合理多了比如C1与A口一起使用,C1输出给笔记本最高可以跑到41W,而A口给18W的充电宝充电也可以跑到17W。
两个C口同时使用的情况由于我手里只有一个CC表所以无法测量输出值,但从功率插座上可以看到输入功率可以达到62.3W。
并且此时C1口也能达到40W以上,说明C2此时也可以做到接近18W的输出。
最后是三口输出实测输入功率可以维持在62W,C1可以跑到最高45W而C2与A口基本就是互相在5V下去抢15W的功率,如果有一方功率需求小那么另一方的功率会更大一些,如果两方需求都在15W以上,从我这个A表看那基本就是两设备平分15W各自拿到7W出头。
4、发热情况
发热情况也是充电头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我在23度左右的室温的空调房内进行测试,单口输出20分钟温度如下,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充电输出的功率大约在50W(电脑温度高对充电进行了限制)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头最高温度约为56.6摄氏度,这个温度摸起来也就是稍稍有点热的感觉。那么氮化镓相比于传统mosfet的产品有温度优势么?答案是并没有,实测口红在同样的条件下(50W 20分钟)温度仅有45.6摄氏度,低了11度,温度低说明效率更高,口红用传统mosfet居然效率比征拓氮化镓还要高?要知道氮化镓的理论优势除了功率密度高之外可还有高效率呢。
那问题出在哪里?咨询大佬后得知之所以出现这种反直觉的结果,原因出在了多口设计时使用的二次降压电路,这可能就是最终效率没跑过口红的原因。
征拓不是说采用了太空硅灌胶来提高散热表现么?虚假宣传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刚刚是去和效率已经很高的传统mosfet方案去比,而且征拓还因为多口设计拉低了效率,那就找个一样是多口的氮化镓产品对比吧,由于手上没有其他2C1A氮化镓快充头,我也只能云对比了,我查了一些测评,找到一个与我测试环境温度差不多,数据来源是CHH中 misslee发布的《爱否x倍思氮化镓/联想口红/紫米/小米65W PD充电器 对比评测》,其中倍思氮化镓65W在室温23度下10分钟满功率输出表面最高是77.6度
图片来自CHH作者misslee
而我这里三口并发给征拓拉到最高输出同样是23度室温,20分钟后表面温度为60.9摄氏度,所以这个灌胶降温效果确实是有的,而且提升幅度不小,比同类竞品降温达到了10度以上。
其实23度室温并不算一个典型工况,如果是在室温30度下呢,恰好最近有一天南京气温飙到了最高35度,有了这个机会,同样是3口并发,最终20分钟后测得表面温度最高为71.7摄氏度,此时去摸充电头会有一些烫手的感觉。
5、日常充电速度
最后测一下我日常使用情况下的充电速度吧,这个头子我一般用都是笔记本与手机一起充电,笔记本依旧是华为Matebook X Pro,电池为57.4Wh这在超极本中也算不小了,不少超极本只有45Wh到50Wh充电只会更快,充电时笔记本处于合盖睡眠状态,手机本来打算用三星S10后来考虑到不具备普遍性就拿了iPhone11做展示,笔记本使用C1口,手机使用C2口大约都是从10%电量开始充电(应该不会有人把这些设备用到关机再充电吧),最终成绩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iPhone11仅用半小时就冲刺到了64%,这对于应急来说效率还是很高,一小时后充至88%在这之后大致就进入了涓流充电模式,最终充满用时105分钟。
笔记本我使用了USB表记录了电流与电压,可以参照下表分析,可以看到全程电压都没变处于20V左右,电流也长时间的保持在2A出头,就这样以41W的功率冲刺了一小时,此时的电量已经达到75%,这个一小时应急充电让我非常满意,之后电流逐渐下降,曲线很平滑,那些电流波峰都是我开盖记录电量留下的,不过在100分钟后笔记本进入了漫长的涓流充电阶段,直到130分钟都未到100%,后面我也没继续等毕竟意义不大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一小时应急充电的表现非常出色,双设备同时充电都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电量(iPhone88%、笔记本75%)已经足够支撑出门的工作了。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吧,征拓的这款SuperPort S3多口65W充电头样机在我看来完成度已经算是很高了,颜值上小巧的体积搭配罗马纹的设计让这款产品在众多竞品中的辨识度非常高,性能上两个C口均可以单独对大功率的设备进行充电,并且三个接口支持的协议也非常全面,这意味着它就不需要像同类的产品那样去记每个口的功率和协议,这种使用体验非常友好,最后在散热上虽然与单口65W充电器比还有差距,但与同类的多口65W产品相比优势明显。所以这款充电头非常适合需要携带多设备出门的值友们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