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办、唱片、球鞋、红酒…作为值业收藏家,你有哪些好物?关注#挑战值业收藏家#活动,晒收藏,赢Switch、限量勋章!完成任务,篇篇得100金币!>活动详情戳这里<想当年因为入手了索尼第一代微单——NEX5C的关系,作为法兰距最短的一款微单,可以通吃各种老镜头,因此那段时间陆陆续续剁了不少的镜头。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我到底有哪些德毒在手上吧。
Carl ZeissPlanar50mm/f1.8
曾几何时卡蔡的Planar代表着标头的巅峰水平,所以老一辈玩德头的色友几乎人手一支Planar。Planar是对于蔡司研发的这种双高斯结构的称呼,老一代镜头因为光路设计都是基于人力进行计算的,不可能像现在那样每款镜头都是一种独立的构型,基本都是沿用已有的专利结构,因此会在镜头上也标注采用的是哪种镜头结构。
我手上这支Planar原生是禄来SL35相机用的QBM接口,它问世的时候,德国正在大规模整合光学镜头工厂,其中禄来是被重点扶持的对象,包括卡蔡在内的几个大厂都纷纷生产QBM接口的镜头,甚至是直接授权使用已有的镜头光学结构。但不就之后禄来就搬到新加坡去了,与之配套的镜头生产也随之搬迁,所以留存的德产、卡蔡标的Planar并不多。
但QBM接口的Planar相比其他接口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只不过改口的难度相对较高而已,因此入手之后我第一时间就请了一位老师傅帮忙改成尼康F卡口,这样可以同时用在我的尼康FM3a(但近距离时会打板)和NEX上。
PS:Zeiss在二战之后随着东西德分治而随之分裂成2家公司,其中留在西德的那部分通过诉讼最终拿到了Carl Zeiss的名字,因此人为成它为卡蔡或西蔡。而与之相对于的就是东德的那部分,故事就相对坎坷得多,后面我就继续介绍。
aus JENATessar 50mm/f2.8
对于不熟悉老德头的人来说,看到这个名字会比较闷。但其实它就是上面说到的留在了东德的那部分蔡司——Zeiss Jena,因此也被称为东蔡。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双方都会用Zeiss的名头来标注在自家镜头上,但随着命名纠纷官司的展开,东蔡所有带有Zeiss标识的镜头都不许在西方阵营的市场销售。为了解决困境,所以东蔡唯有去掉了Zeiss名号,改用aus JENA这个标识。
其实对于老手来说,看到Tessar这个结构名就肯定知道这就是蔡司的镜头,因为跟Planar一样,Tessar的光学结构专利也是在蔡司手上的。Tessar镜头最开始是作为超大光圈标准镜头来用的,不过随着Sonnar、Planar以及其他基于双高斯结构衍生出来的镜头出现,Tessar镜头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沦为一般相机的“狗头”。但这并不意味着Tessar的成像素质差,恰恰相反,Tessar以成像锐利、反差高、畸变小而闻名。尤其是Tessar的镜片结构比较简单,对现代镀膜技术的依赖相对较少,反而更利于呈现镜片玻璃的素质,所以越老的Tessar镜头越是受追捧。
不过我这只EXA卡口的aus JENA Tessar 50mm/f2.8并不算太老,所以入手价格自然也不高。不过幸运的是入手时居然还带了一块老款的B+W的UV镜,光这个的价值就快抵得上镜头的入手价了。
Schneider Kreuznach SUPER CINELUX ANAMORPHIC 2X SUPER70mm/f2
是不是觉得名字好长?
长就对了,因为这只镜头其实是由主镜头和附加镜头共同组成的。
不过在说它之前,先介绍Schneider Kreuznach,懒得看英文的,告诉你它就是世界三大光学品牌之一的施耐德,总知道了吧。
这只镜头的主镜部分其实是一只Schneider SUPER 70mm/f2镜头,是不是看参数觉得会贼贵?不会,因为它是一只放映机镜头来的。因此,它没有光圈,也没有调焦机构,我入手后自己把它改成了M42螺纹接口,方便用在调焦桶上。不过施耐德历来被称为“真水无香”,所以这只镜头的成像素质丝毫不含糊。只不过,它其实属于现代镜头,不能归到老德头的序列当中。
而它的附加镜头则是一只ANAMORPHIC 2X宽荧幕放映附加镜,它的作用就是将传统4:3画幅延展成2.35:1,用来还原变形宽荧幕电影用的。
而且跟时下有些手机用的拉伸附加镜头不同,这只施耐德镜头的光学结构更加复杂,笨重,以为它本身就是为高解析画质而准备的,所以在镜头前端还有额外的手动调焦机构。
Schneider KreuznachXenon 40mm/f1.9
这款镜头我手头一共有2只,不过据我所知施耐德生产的这款给到德国Robot相机用的24x24画幅Xenon 40mm/f1.9还有好几个款型。Xenon其实就是施耐德仿照双高斯做出来的标准镜头光学结构,在当时,只要你看到结构名称后面是…non的,十有八九就是双高斯结构的衍生品。
之所以是40mm焦距而不是传统的50mm焦距,是因为这款镜头本身就是给24x24方型画幅用的,因此即便用在APS画幅时,它的边角依然会有比较明显的劣化。但在微单刚兴起那会,Robot镜头的价格几乎被炒上了天,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足够小巧,而且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转接环就可以编程徕卡L39接口来使用。
Schneider KreuznachRetina-Curtagon 35mm/f2.8
2010年,随着索尼NEX-5C等微单的出现,让一众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的老镜头又重新焕发了新机。除了前面说的Robot镜头之外,另一个被炒得火热的还有给到Kodak Retina相机使用的DKL接口镜头。
不过DKL镜头的品牌种类比Robot要丰富得多,后者只有施耐德一家支持,而前者则除了蔡司跟徕卡以外,当时德系的几个大厂都有参与支持。
DKL镜头有2个共同特点:1、镜头上没有光圈控制环,但有光圈控制机构,需要联动相机或转接环来完成光圈的控制;2、在光圈调整的同时,半数以上的DKL镜头都会有一套复杂的景深预测联动机构,能根据当前设置的光圈值,通过2个橘色的标尺标示出景深的范围。
Curtagon是施耐德用于35mm焦距小广角镜头用的光学结构,尤其以M42口版本被称为“渺小神眼”——个头不大,但光学素质在35mm焦距镜头当中也算是相当出色的,不过最关键还是价格不贵。
但DKL镜头的水很深,尤其施耐德的是重灾区,市面上许多流通的施耐德DKL镜头其实都是被人不同程度改过、或用废镜组装起来的,所以就算心动想入手,最好也慎重。
Schneider KreuznachBETAVARON3…10/0.08
光影世界里的无名剑客 篇一:天赋异禀的Schneider-KREUZNACH BETAVARON 3...10/0.08【前言】其实一直想动手写写摄影10年以来,手头上那数十只囤积下来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镜头们的故事,但不知为何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搁置了。其实但凡玩摄影的色友,手头上总会有一些很有故事的镜头……可能是入手的经历很特别,也可能是使用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事……而我这篇连载要写的,是在这个光影世界里的“无名剑客poluozero| 赞28 评论20 收藏60查看详情这只镜头我在之前的连载中已经写过,所以就不多叙述了,反正一字概之——强得逆天!色彩毒,解析残暴,如果不是脾气臭太难用,估计就不会如此冷门了。
ARGUSCINTAGON35mm/f4.5 & 100mm/f3.5
ARGUS阿古斯是已经倒闭的一家美国相机品牌……等等,说的不是德头吗?怎么扯到美国相机品牌那边去了?
这是因为ARGUS相机一共有4只镜头,其中3只是由当年与蔡司齐名的Steinhell Munchen斯坦海尔(昵称“海尔”)代工生产。而我手头上就有除了50mm标镜之外的这2只。
Steinhell之所以成像牛,很核心一点就是在镜头玻璃用料上很舍得下血本,当别人都还在用含铅玻璃时,它家的镜头当中就已经在用稀土玻璃,因此对于弱光线的捕捉能力相当惊人。Steinhell在老镜头交易里一直是一镜难求,偶尔在Ebay等拍卖场所出现,往往成交价都高得惊人。而找冠以ARGUS之名的Steinhell镜头是最经济实惠的途径,不信你去搜一下DKL接口、甚至EXA、M42口的Steinhell镜头试试。
RodenstockRetina-Heligon50mm/f2

RodenstockRodagon50mm/f2.8

RodenstockTrinar100mm/f2.8
RodenstockRotelar400mm/f6

VoigtlanderColor-Lanthar50mm/f2.8

VoigtlanderSUPER-DYNAREX135mm/f4
REVUE/ENNAAuto Ennalyt 28mm/f3.5
STAEBLELINEOGON35mm/f3.5
AGFACOLOR-TELINEAR90mm/f4
A.SchachtTravegar100mm/f3.3
ISCO-OPTICPC-ULTRA-AV60mm/f2.8
NOVOFLEXNOFLEXAR105mm/f4
LEITZ WETZLARCOLORPLAN90mm/f2.5
LEITZ WETZLARFOCOTAR50mm/f4.5
LEITZ WETZLARRepro Summar24mm/f2
最后一只镜头也是之前就介绍过的。

网友评论